文章摘要:陜西人的美食里有這樣一種美食,叫菜豆腐,今天陜西新東方烹飪學校和大家細細品味這道菜里的情愫。
陜西人的美食里有這樣一種美食,叫菜豆腐,今天陜西新東方烹飪學校和大家細細品味這道菜里的情愫。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菜豆腐作為一種粗食曾一度活躍于農家的飯桌,現在想來仍令人倍感親切。如果把海鮮生猛比作食文化中的藝術精品,那么,菜豆腐就是民間工藝,是一種帶著鄉土氣息、深受莊稼人喜愛的美食。它的制作者是鄉間的女人們。
菜豆腐又稱菜豆腐粥,制作歷史悠久。是漢中的名小吃,原在漢中是招待賓客的佳肴。菜豆腐吃起來香,做起來卻是一門絕活。第一道工序就是把泡脹的豆子磨成漿,磨好了漿,再細細濾過渣,之后倒進鍋里,把豆漿燒開,放進切好的小白菜,就開始點豆腐了。
菜豆腐質量的好壞全在這“點”的功夫上,這里的人家家都有吃酸漿水菜的習慣,用上好的酸漿水點出的豆腐白、活、細、綿、精、嫩,后味清幽淡遠,略帶甘甜,不像用傳統的石膏、鹵水等化學原料點制的那樣發澀發苦。
菜豆腐算得上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絕。吃時還需配小菜,小菜的配法也極有講究,一般是用蔥花、香菜、姜末、蒜泥、青椒、香油、芝麻、核桃仁末、油潑豆瓣醬、咸菜、紅菜豆腐油辣子等拌勻入盤下飯。這飯菜吃起來急不得,要有章有法,一口豆腐,一口湯粥,即一口濃香,一口清香,對比換口,亂招式便走了韻味兒。先小心翼翼地呷一口熱滾滾的湯,吸氣品,清香自然,浸潤雙肋;再用筷子夾上一撮配菜抹于豆腐上,送入口中,細嚼慢咽,濃香悠長,彌漫鼻息。豆腐綿甜,湯粥酸香,小菜麻辣,那種難言之妙令人回味無窮。
菜豆腐稀飯是漢中漢中菜豆腐地區一種民間家常飯,雖然做的方法不復雜,但因取料方便,做工較細,好吃且富有營養,所以已成了當地待客的佳肴了。這種家常飯之所以被民間奉為待客上品,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種飲食極富營養,即使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豆漿、豆腐都有很高的營養價值,且易于消化,有利體內吸收,也不失為一種配方科學,有利于人體健康的美味佳肴。冬季吃這種飲食,暖和耐饑,夏天吃止渴消暑,既美味又實惠。不但如此,這種飲食無論男女老幼,體強體弱,都能食用。難怪無論社會怎樣發展,這種取材容易,且獨具鄉土風味的菜豆腐稀飯卻一代傳一代成了家常待客飯中的佼佼者了。
【外籍大師課堂】Chef Albert |與國際接軌,學習專業技術,讓技能沉淀,開闊行業新視野->新東方西點烘焙, 成就西點達人
【家長鑒證會第十期】—感恩篇|家庭,是心靈的港灣,給予溫暖與支持;學校,是前行的動力,激發卓越的追求。西安新東方鑒證學子成長,家校共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