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除夕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都要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 過年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
除夕之夜,無論相隔多遠,工作有多忙,人們都要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頓團團圓圓的年夜飯。
過年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圣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制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熱的藥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人們吃后,覺得渾身變暖,兩耳發熱。以后,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
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對我來說,今年的年夜飯更有意義,難得老爸老媽今年在我家。早早的妻子就開始準備,首先選購新鮮的豬肉、胡蘿卜、大蔥、姜、蒜等原料,再就是絞肉、剁餡、調味,然后和面,等餃子餡入味,面興好之后,一家人圍在一起,有的搟片,有的包,回憶著以前除夕夜那些有趣的事。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年夜飯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圍,而在于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溫馨和關愛。年夜飯既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有希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