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最近網上流傳面酵母有致癌物質,今天陜西新東方烹飪學校的營養師來告訴大家這是不科學的說法。
近網上流傳面包酵母有致癌物質,今天陜西新東方烹飪學校的營養師來告訴大家這是不科學的說法。
網傳:現烤面包殘留酵母會致癌
家住中山門附近的市民王女士喜歡吃面包,她不喜歡吃放了幾天的面包,一定要吃當天烤的面包。為此,她還特別留意常去的面包房糕點師烤面包的時間,準時出現,為的就是能吃到現烤的面包。不過,近有朋友告訴她,網上流傳,吃現烤的面包,可能會致癌!王女士上網搜索后發現,果然有這個傳言。
傳言稱,剛烤的面包對人主要有兩重危害:在面包剛出爐時,因為仍處高溫狀態,這時面包的酵母并沒有完全消失,若在此時食用面包,會將有害的致癌物食入。只有面包在剛出爐后,當面包的中心溫度降至40攝氏度以下冷卻后,酵母作用才會停止,此時面包中的二氧化碳已充分排出,這時便可以安心食用了。
其次,因為剛烤的面包太燙不易咀嚼,而且把高溫食物帶進胃里會使胃壁血管擴張,消化腺分泌活動增強,延長了消化吸收過程,從而影響身體健康。而且剛出爐的面包雖然聞起來香,但那是奶油的香味,面包本身的風味是在完全冷卻后才能品嘗出來的。馬上吃對身體有害無益,易引起胃病。
專家:現烤面包致癌無依據
是否真如網上所傳,吃現烤面包會致癌,而且還會引起多種疾病?
南京醫科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副教授莫寶慶表示,網上對于現烤面包致癌的解釋牽強附會,并沒有科學依據。
莫寶慶介紹,酵母是微生物,在做面包中的作用在于發面階段。烤面包的溫度一般在200攝氏度左右,但還沒到這個溫度時,酵母就早已死光了;其次,沒有任何證據顯示酵母有“致癌性”。退一步說,如果剛烤好的面包真有致癌性,那么放冷了之后也依然會存在。
其次,“剛烤的面包太燙,會影響健康”倒是個合理的理由,長期吃太燙的食物可能增加口腔癌的風險。但是這個“太燙”不是針對面包,而是對任何食物飲料都成立。
而且,“延長消化過程”與“影響身體健康”更是缺乏邏輯。現在有一些“減肥食品”,原理就是利用一些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比如粗糧,“延長消化過程”。讓人餓得慢,吃得也就少,攝入的總熱量相對少些。這條“解釋”當中,“奶油的香味”和“面包本身的風味”跟“對身體有害無益”也八竿子打不著。如果奶油的香味就能引起胃病,那各種奶制品豈不是都罪大惡極了?莫寶慶介紹,其實從口感來說,剛烤的面包放置一段時間,口感確實會改變,但是和健康卻沒什么關系。
巧除煎炸時的致癌物
研究顯示,熏烤煎炸等烹調方式都會導致食物中產生苯并芘。但在日常生活中,烹調或食用油炸食物在所難免,大家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法來減少苯并芘等致癌物的危害。控制油溫,縮短煎炸時間。煎炸時油溫越高,產生的有毒和致癌物就會越多。煎炸時溫度控制在160—180攝氏度比較理想,此時冒油煙很少,食物丟進去后會大量起泡,但不會馬上變色。如果已經大量冒煙,或者食物變色太快,說明溫度過高了。
及時清理油內雜質。油炸食物時,經常會有小渣滓或碎屑留在鍋里,它們經過長時間反復煎炸,會發黑變煳,產生很多有害物質,一旦附著在食物表面,被食用后會危害健康。因此,油炸食物時要準備一個網眼非常細的小笊籬或漏勺,及時撈出油里的雜質。
水煎法省油又健康。超市里有許多裹著煎炸粉的半成品,如雞米花、雞排等,加工這類食品時,不妨拋棄油炸法,試試水煎法。具體做法是,在鍋底放一點點油,加一勺水,利用蒸汽把食材熏熱、蒸熟,水分蒸發后,少許油會把食材底部煎脆。水煎法做出的食物,下脆上軟,外香里嫩,口感一樣很好,但脂肪含量卻并不高,較為健康。
搭配綠葉菜一起吃。吃油炸食物時,要把量控制好。如果一餐中有一道菜是油炸的,其他菜就要清淡少油,好是涼拌菜、蒸菜、燉菜等。綠葉菜中含大量葉綠素和抗氧化物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炸食物中致癌物的致突變作用。
炒完菜后馬上刷鍋。炒完一道菜后,一定要先把鍋刷干凈再炒下一道菜,因為黑色的鍋垢反復受熱后,會產生苯并芘等致癌物,對健康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