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品牌危害消費者權益,今天陜西新東方帶您看看假冒的沙縣小吃。
11年前,林開明夫婦長途跋涉到陌生的廣東湛江市開了一家沙縣小吃店。他們每天工作近20小時,收入頗豐,后來又到其他城市開了小吃店。最近,林開明已成為將沙縣小吃引進澳門的沙縣第一人,他與人合伙投資約200萬元人民幣在澳門開了兩家小吃店。“生意挺好的”,林開明說,“我們3年內要在澳門開15家沙縣小吃。”
在福建沙縣,林開明的成功故事了無新意,不過是眾多沙縣小吃夢想成真的翻版。當前,近6萬當地農民在中國各地開了約2萬家沙縣小吃店,甚至開到了美國、日本、德國、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等地。
沙縣小吃的歷史可追溯到上千年前。沙縣先民南遷,帶來中原漢民族飲食習俗,隨著后來古閩越族和周邊客家飲食特色融入,沙縣小吃逐漸形成獨特風格。每逢節慶舉辦小吃美食比賽,是沙縣民間傳統習俗,而沙縣小吃制作技藝已躋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推動沙縣小吃業持續繁榮的另一只手是當地政府。“為了推進農民就業和增收,政府一直積極主動作為,推廣沙縣小吃。”沙縣小吃辦主任鄭興景說,旨在助推小吃產業發展的小吃辦1997年設立,是全國首家、目前可能仍是全國唯一的為小吃專設的官方機構。
在政府支持推動下,1997年起,沙縣每年于12月8日舉辦小吃文化節;笑口張開吃小丸的圖案獲得注冊,成為沙縣小吃的“圖騰”——為全體沙縣人服務的集體商標。
“假冒的沙縣小吃店和真的數量差不多。”黃福松說,這些外地人開的小吃店冒用沙縣之名,沙縣小吃聲譽和沙縣小吃行業深受其害。近來沙縣政府在幾個主要城市開展了打假維權行動,正在緊鑼密鼓籌建中的沙縣小吃打假維權辦未來將具體負責這項工作。
對現有的沙縣小吃店,政府和同業公會正聯手著力進行整治和提升,鼓勵現有沙縣小吃店轉化為標準店、示范店或旗艦店,實行連鎖經營。黃福松說,2006年以來已有4000多家沙縣小吃店通過標準店認定。
打造沙縣小吃的“航母”——上市公司已擺上重要議程。黃福松說,可以考慮通過政府控股的沙縣小吃集團公司吸納上規模的沙縣小吃餐飲、加工和配送企業,實現上市。
陜西新東方溫馨提示:嚴厲打擊假冒品牌,保護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