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我國早期烹飪使用的炊具、刀具多為銅制的。秦漢后,各種釜、甑、鼎、鑊和刀具都由鐵制品取代。先進的炊具、刀具為烹飪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唐宋時代是我國飲食發展史上重要的轉折時期。古人一向講究膾不厭細。唐代時專業廚師都有一手好刀功,一般烹
我國早期烹飪使用的炊具、刀具多為銅制的。秦漢后,各種釜、甑、鼎、鑊和刀具都由鐵制品取代。先進的炊具、刀具為烹飪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唐宋時代是我國飲食發展史上重要的轉折時期。 古人一向講究“膾不厭細”。唐代時專業廚師都有一手好刀功,一般烹飪愛好者,也出手不凡。唐《酉陽雜俎》記述:有一個孝廉“善斫膾, 薄絲縷,輕可吹起,操刀響捷,若合節奏“。這個文士不僅操刀動作敏捷,斬切之聲有節奏,而且所切肉片、肉絲像薄紙細絲,可以用嘴吹起。
宋人的飲食生活和烹調水平,勝過前代。南宋杭州的酒樓、飯館、茶肆、點心店、各種食品早夜市所供應的食物品種達八百多種;烹飪方法有蒸、煮、熬、煎、炸、釀、焙、焐、炒、炙、 、脯、臘、凍、醬、糟等不下二三十種;菜肴名稱極多,單是烹煮豬腰子即有大片腰子、水龍腰子、落索兒 腰子、脂蒸腰子、鹽酒腰子、釀腰子、荔枝 腰子、腰子假炒肺、赤白腰子、角角腰子等許多名目。 宋人吃的藝術,也頗有創新。
例如秋天持螯賞菊,采用的一種煮蟹方法是:把橙子截頂去瓤少留液,實以蟹膏肉和調料,仍以帶枝頂蓋上蒸熟,則別具香而鮮的風味,再用香櫞剖開去瓤作酒杯,皮上雕刻花紋,氣味清芳,使人生發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興。
宋代是我國制曲史上的重要時期。宋人創制了紅曲,紅曲是發酵食品用的有益微生物的載體。用紅曲釀酒,則酒質純正;用來做醬油、乳腐,則味更鮮美;用來作食用色素,則色澤嫣紅。紅曲的創制,是對我國人民飲食生活的一大貢獻。